manbetx账号
logo

河南:走稳粮富民的现代农业之路

范亚旭 张培奇 2016年06月28日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省始终把粮食生产定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河南省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指出全省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使农业在扩规模、调结构、强产业、可持续、提素质上取得实效。

  保粮增收,看粮食主产区农民如何稳步发展

  5月24日,在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麦田里,商水县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卫远忙着对合作社的试验田进行测产。“除了引进好的小麦品种之外,还要采用好的种植管理方法。”杜卫远介绍,目前大多数农民普遍采用旋耕方式,深度只有10厘米左右,采用新技术则可达40厘米,能明显改善土壤质量,比传统的深耕方法省时省钱,长出的农作物还基本没有杂草。

  “当地麦田亩产一般在500公斤左右,靠科技提产量,亩产能增20%以上,让俺农民对种田就更有信心了!”杜卫远说着有些激动。

  在虞城县站集镇西北街村,种粮大户卢合军的3000亩小麦今年又获丰收。他从2010年开始带领村民走规模种植之路,通过农技推广、良种繁育、机械化耕作、农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如今已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老卢在种粮上是精明人。“与厂家联系购买农资,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配备收割机、深耕机、喷药机等机械设备,减少生产投入;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带头推广新品种,应用深耕深松、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提高产量。”老卢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一直以来,河南省通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河南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累计投入414亿元,建成460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72.3%;选育了矮抗58、浚单20等一大批优良品种,获得国家奖项37项,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56.6%,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同时,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7.5%,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213.42亿斤,实现“十二连增”,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

  农民创业,看农民带头人怎样带动农村产业成长

  只有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睢县白庙乡老村长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理事长牛建伟介绍,合作社由2013年创建初的138亩土地增加到560亩,吸引了10多名大学生从事农业方面的创业,创新了农村种植管理新模式。

  牛建伟在发展合作社的同时积极为周边村民开办种植培训班,对村民进行西瓜、冬瓜种植技术培训,同时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管理指导,来带动村民致富。“合作社还为周边贫困户创造150多个工作岗位,并带动周边500多人种植冬瓜和西瓜,农民年收入能提高1万多元。”牛建伟说。

  在位于孟津县的洛阳洋丰果业有限公司采摘园内,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主要种植草莓、樱桃、葡萄、袖珍西瓜和特色蔬菜等精品瓜果,由于采摘园内一年四季瓜果不断,还能体验农耕文化,很受周边市民的欢迎,目前年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40万人次。”公司董事长杨占通说着露出了笑容。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要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让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杨占通认识到了这一点。记者了解到,他除了种植有机果蔬之外,还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生产葡萄酒、草莓醋、土蜂蜜等,与洛阳市各大超市对接供货,形成了“研、产、销、游”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带动周边7个合作社和8个行政村的2000余农户增收。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调研员李鑫介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推进蔬菜、瓜果、杂粮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河南省还鼓励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以小麦、大豆、油料、玉米、肉类加工、奶业等为主体的六大全产业链条,规划培育产业集群540个,拥有龙头企业7300多家,每年实现销售收入9500多亿元,促进农民增收2180亿元。

  发展方向,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未来农业的“主人翁”

  河南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万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4万家,家庭农场1.96万个,种粮大户4.3万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897万亩。

  在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记者见到了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军。王福军介绍,合作社延续马宣寨村自古种水稻的传统,采取冬春小麦、夏秋水稻连作,并注册“菡香”manbetx注册 、申请“马宣寨大米”国家地理标志,通过把菡香大米做大、做强、做优,让土地产出比更大。

  为保证菡香大米的原粮供应,2012年,菡香合作社牵头联合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河南省**家合作联社——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建成6万余亩标准化稻米生产基地。王福军介绍,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技术、施肥、收割、加工、包装、销售”的七统一模式,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同时还创建了菡香生态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生产米酒、米醋等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拓宽市场,使经营效能达到**大化。

  在虞城县阿健生态家庭农场内,现代化的鸡舍、藕鱼共养池、土豆种植基地……整个农场布局十分合理。记者了解到,阿健生态家庭农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场+基地”的经营模式,农场生产无公害玉米作为养殖原料供应农场、合作社和公司,农场生产的鸡蛋由公司和合作社提供市场和销路,养殖产生的粪便等通过沼气工程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渣再作为有机肥供应果蔬和玉米基地,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蛋品、果蔬生产,再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的加工一套农产品生态产业链。

  “农场目前流转了3680亩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已建成的沼气工程可供应300户农户日常生活用气,每户每月节约60多元,年产沼渣沼液1000多吨,为农场节省肥料等生产成本100多万元。”农场主卢常建说,下一步继续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种植,通过做大做强高效农业设施产业,建设原生态农场,发展现代农业。

  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介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主要粮食作物,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增产模式,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新技术,实现粮食生产产能提升、生态安全,其发展也能带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将逐步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