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经济运行缓中企稳。尽管工业增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逐季放缓的趋势,但随着中央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陆续显现,进入下半年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工业增速逐月回升,企稳态势日益明显。8月份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下滑到2010年以来**低点8.9%后,9、10、11三个月分别增长9.2%、9.6%和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环比增速在7月份后逐月加快,8、9、10、11月环比分别增长0.76%、0.84%、0.83%和0.86%,工业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运行态势。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的持续萎缩导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6.8%,增速同比回落1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7.4%、6.8%和3.5%,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5.4%和12.2%,增速总体呈逐季放缓态势,11月份出口增速的回升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在外需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内需增势平稳,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尽管受到出口低速增长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仍保持了12.5%的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1-11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规划发布实施。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2761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大部分已关停,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形势进一步好转,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大于预期目标。
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02万亿元,同比增长0.5%,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上缴税金同比增长8.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6%,同比回落0.53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9017万人,同比增长1%。
东部地区运行态势向好,中西部地区拉动作用增强。1-11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7%、11.4%和12.8%。10、11两个月,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分别为8.7%、10.8%和13%,比三季度加快0.5个、1.2个和1.3个百分点。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中,中、西部地区分别上升到25.2%和18.2%。1-10月份,东、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由前三季度下降1.5%和1.3%转为增长0.8%、0.2%,西部地区下降0.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
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工业用电增速明显回升。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4%,月度增速由9月份同比仅增长0.9%,回升至10、11月份的5.9%和7%。家电市场形势看好,1-11月份,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493万台,实现销售额20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8.1%。一些先行指标呈现积极变化。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连续4个月下降之后,自9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出现回升,11月份达到50.6%,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升至51.2%,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先行指标的持续好转说明制造业正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果断地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实现了经济运行缓中企稳,与发达经济体增长普遍乏力、新兴经济体明显减速形成鲜明对比,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企稳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工业稳定增长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外需萎缩影响短期难以根本扭转,工业品出口形势严峻。7、8两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1%和2.7%,尽管9、10月份增速回升到9.9%和11.6%,但11月份又回落至2.9%。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订单有向周边国家转移的趋势,部分高端出口产业面临发达国家打压,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受经济下行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强度下滑,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回升的情况下,工业投资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出现连续4个月回落。1-11月份,工业投资13.9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2.7%),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11.3万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1.3%),同比增长22.8%,比前7个月回落2.1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经营仍较困难。近期虽然一些指标有所好转,但市场需求增长未出现明显改观,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企业利润持续减少,亏损增加。1-10月份,企业亏损面为15%,同比扩大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0.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支出同比上升0.28元,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8.6%,高出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8.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0.1次/年。
四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困扰着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炼钢能力超过9亿吨,产能利用率仅有72%;水泥产能接近30亿吨,超过2015年25亿吨的需求预期目标。受出口受阻影响,58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开工的不足10家。产能过剩问题已导致这些行业产品价格加速下滑,整体经营状况恶化。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