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x账号
logo

春耕备耕:田间地头的“三篇大文章”

杨思琪、杨喆 2017年04月12日

  春回大地,新一季的耕作即将开始。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推进,黑龙江省不少农民开始瞄着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北药”万寿菊,制作老酸菜的有机白菜,以及被一些农民“舍弃”多年的大豆,这些备受当前市场欢迎的“新字号”“原字号”和“老字号”,正在田间地头上书写着“三篇大文章”。

  “致富花”:“老把式”培育壮大“新字号”

  “瞄准市场再干活儿,20亩万寿菊比150亩玉米挣得还要多!”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农民王建军笑着说。去年他种植万寿菊喜获丰收,让他这个种地“老把式”迎来了“新春天”。

  王建军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农民,仅种玉米的时间就超过15年。随着玉米价格下降,腰包缩水的他动起了脑筋:种啥能挣钱?在村干部的建议下,王建军与一家加工企业签上订单,开始尝试种植万寿菊。

  “老把式”改种万寿菊,**难的就是要过技术关。王建军说,万寿菊属于精细的经济作物,从种到收都有着严格的技术流程。自己不懂种植,加工企业就派出技术员为他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从育苗、选土、施肥、田间管理到收获,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

  今年王建军计划将万寿菊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在他眼里,万寿菊就是他的“致富花”。待到初秋时节,绚烂的万寿菊竞相开放,仿佛给黑土地披上一件“黄金甲”。

  有机酸菜:“洋技术”深度开发“原字号”

  在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的红星农场,3000亩黑土地上,大白菜等有机蔬菜即将“入户”。

  王春生是农场一名种植户,去年种植有机白菜270亩,亩效益达1150元,全年收入超过30万元。被问及增收秘诀,他说:“多亏把白菜卖给酸菜厂,一公斤能挣7角钱。”

   酸菜,一直是东北人饭桌上的“保留节目”。红星农场敏锐瞄准这一商机,成立了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酸菜厂,专门用来将农场没有销售的白菜腌制成酸菜后打包销售,并注册了商标,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

  红星农场工作人员韩红运介绍,农场地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种植蔬菜,但像种地一样完全按农时种菜,却挣不了太多钱。只有在精细加工上“做文章”,通过延长产业链,才能增加附加值。

  在酸菜车间现代化控菌室内,50个发酵罐外观整洁,摆列整齐。韩红运介绍,有机酸菜的制作已在传统工艺上进行了完善,应用从一家高校引进的乳酸菌厌氧发酵技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缩短了腌制周期,还保留了老味道。

  运用这种“土洋结合”的腌制方法,公司年产酸菜2300吨,已进入全国20多个省份居民的“菜篮子”,还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市场,收入2500余万元。

  高油大豆:新品种改造升级“老字号”

  “玉米卖价低,又赶上灾害,加上补贴,才刚刚持平。”甘南县兴十四镇兴业村农民历彦富谈起去年种植玉米的经历,不禁挠了挠头。去年他种植了260亩地,其中玉米225亩,大豆35亩,收入算下来并不乐观。

  大豆虽是黑土地上的“老顾客”,但品种不好,收成一般。春耕在即,历彦富发现了一个新良机。当下“时兴”的高油大豆油脂含量高,受市场欢迎。“一亩地产量可以达到400斤,如果按照每斤1.9元的价格计算,年底会增收不少。”

  经过仔细比对,历彦富决定把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互换”,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选择高油大豆品种。他说,去年一亩土地流转费要400多元,今年才200元,降了一半,让他有了低成本和新品种“双保险”。

  然而,结构调整并非一劳永逸。历彦富说,他所在的地块土地较为干旱,种植大豆在7月追肥之后,要多浇一次水,并且保证及时除草,人力投入不能少。

  “懒思想是走不出致富路的。”历彦富认为,要想挣钱,就得下工夫,“撸起袖子加油干。”望着早已备好的豆种,他满怀期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场忙碌而热闹的春耕图景即将拉开。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