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遇难题:内蒙古农民种玉米热情难消减
今年是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一年,也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今年三月,记者曾经前往内蒙古通辽市,对当地的玉米结构调整情况做了调查,了解到今年内蒙古的玉米种植减少了700万亩。结构调整之后,农民的收入情况如何?收获季节,记者再次来到通辽。
资料图
这次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调整了种植业结构的农民来说,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且,多数农民认为,现在看,还是种植玉米**保险。
吴世广:我的想法是,还是得依赖国家。
记者:你都想依赖啥?
吴世广:依赖好政策呗,咱们去昂果农们还是多吧,饿不死咱老百姓吧?折优惠政策不得有啊?要不老百姓种地依赖谁啊?
这是今年三月,玉米春耕时节,记者在通辽市采访玉米临储政策改革时,录下的一段采访录音,声音的主角,是西伯花镇西伯花村的村民吴世广,当时,他坚决渴望政府政策的诉求,得到了很多听众的共鸣。现在,半年过去了,他的观念有没有转变呢?
记者:您今年三月的时候还跟我说,国家必须管你们,您现在怎么想的啊?
吴世广:国家也不能啥都管是不是,都依托国家也不行,还是得自己想出路啊!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通过一年的玉米结构调整工作,通辽市的大部分农民对取消临储的事实已经接受,对政策的依赖性,也比以往低了许多。看过之前报道的人也许还记得,今年,希伯花镇和江西一家公司签订了种植订单,以此鼓励村里人调减玉米种植结构,把玉米地改种成甜叶菊。在村里人的带动下,本来对该种排斥的吴世广,**终也加入了种植甜叶菊的队伍。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当记者和吴世广聊起今年甜叶菊的收成,他竟然有些生气。
记者:您今年种的甜叶菊怎么样?
吴世广:甜叶菊被雹子砸了!天灾呗!今年雹子要是没打,没准还挣点。
原来,今年夏天,内蒙古多地遭遇了高温干旱和冰雹灾害,一些地方的庄稼还遭遇了病虫害,希伯花镇也没有幸免,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甜叶菊大部分都被毁了。这标志着吴世广今年投在甜叶菊上的钱全都赔进去了,要不是今年他还种了几十亩玉米,明年他就要喝西北风了。吴世广承认,如果没有灾害,种甜叶菊确实比种玉米挣得多,但是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如果种玉米,要承担的风险小。所以他计划明年继续种植玉米。
吴世广:挣得多但是风险高,雹子一砸就完了,完了投资还大,只有少数人能接受。
记者:那明年你种什么想好了吗?
吴世广:没有,现在也迷茫呢,不知道明年国家给不给发补贴,要发补贴就还种玉米。
调查中,记者发现,农民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其它农作物耕作技术是否能快速掌握,市场需求状况是否稳定等等,都会影响到农民年终的收入。改种后没有达到理想收入的农民,第二年就容易萌生回头继续种植玉米的念头。农民赵青义去年改种葵花,同样因为卖不出去而赔了本,结果,他给自己总结出一套经验,经验有十个字:不管怎么样,都得种玉米!
赵青义:瓜籽去年种的还有没卖出去的,今年再大面积种上卖不出去,不是还得在家里蹲着,连钱也见不上!去年还有葫芦没卖的。所以调整什么?玉米再怎么也有人要了!
在内蒙古地区,像吴世广和赵青义这样,打算来年放弃调整种植结构的农民不在少数,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农民需要保全自己利益。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和今年国家给玉米种植户发的的玉米补贴有关。这些玉米补贴,虽然有助于让农民平稳度过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一年,但是再一个侧面,也对农民起到了鼓励作用。如果国家明年继续实施玉米生产者直接补贴政策,那些今年调结构失败的农民还是会回头种玉米。希伯花镇希伯花镇种植大户潘洪福:
潘洪福:这个应该是提高了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对很多人来说,能得到补助的我就种玉米了,就不想种别的了,就这样想了。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今年调结构失败的农民来年都打算再次种植玉米,那么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到底能不能撼动?玉米结构调整的工作到底能不能顺利进行?谁也不能确定。但是,压减玉米种植面积的总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所以,地方政府希望,国家除了要给玉米生产者直接补贴之外,还应该为调整后的种植的农作物加以补贴,这样才能既保证农民提高收入,又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希伯花镇党委副书记严海红。
严海红:现在特色种植,老百姓想发展,也在逐步摸索,但是农民赔不起,基层希望特色种植也能像玉米一样给与一定补助,另外市场的商业保险,像玉米有保险,如果其它作物也能跟上,农民产业自发调整的积极性会更高。
因为天公不作美,可以说,内蒙古玉米种植区第一年的结构调整工作并不是处处都尽如人意。即便如此,当地农牧业主管部门还是认为,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还是必须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未来,通辽地区将把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农牧结合上,实现为养而种,延长产业链。通辽市农牧业局副局长何长福:
何长福:结构调整还得尊重农牧民的主导意志,政府不能干预让农民必须种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粮食政策这种大的调整,这种一粮独大,肯定不是发展方向。应该多元,多元可以规避各种风险。大面积结构调整上还是发展畜牧业,重点还是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当然粮食性畜牧业猪禽也不能放松。
内蒙古地区第一年的玉米结构调整工作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农民对政策和市场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认为,面对当前这种现象,当地政府必须要负起责任,在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的结构调整。
李国祥:农民有自己的选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规定,农民有耕种决策的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出台调整结构的政策,实际上是引导农民进行调整,有一些地方参与了这些政策,有些地方没有参与,作为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玉米供求关系,积极争取国家有关结构调整的政策,来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新的办法,给农民比玉米种植更好的方式和选择,相信农民会积极配合。
现在,内蒙古地区也在为明年的玉米结构调整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但是,今年国家发给农民的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种植玉米起到了鼓励作用。
对此,李国祥认为,未来玉米补贴不但不能减少或取消,还应该增加,但是可以考虑把玉米价外补贴和调减玉米的奖励补贴结合在一起,统一成一种补贴,这样,参与玉米调减的农民可以拿到更多补贴,不参与调减的农民则拿不到补贴或少拿补贴。
李国祥:针对这一个矛盾,补贴是不能减少的,肯定还会进一步增加,接下来就是怎么样实施补贴,这上面要多做文章。将来在完善补贴的时候,**好能够和其他一些调整结构的补贴同时实施,我们认为结合农民的意愿,哪些地方实现大豆玉米轮作,那这个地方除了给予国家轮作的补贴,价外补贴也可以同时实施,统一发一个补贴,如果不轮作就不给补贴,这样就可以把宏观上的结构调整的计划性,和农民的资助决策权有机结合起来,既不损害农民利益,又可以让玉米结构进一步改善。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