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 让黑土地永续利用
自2002年农业部开始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距今已有十多年,全国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了1.29亿亩。作为玉米主产区的吉林省,虽起步较晚,但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探索出了一条具备吉林特色的技术路线。请看——
随着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强力推进,我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受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农户固有思维方式等因素影响,土壤肥力下降、秸秆焚烧现象严重、化学肥料用量超标等问题日益凸显。素有“黑土地”之称的吉林省也未能幸免。
为走出这一困局,吉林省各级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积极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制、改进了适合于一年一熟的玉米免耕播种机,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机具配置方案,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田,逐步实现了生态和谐下玉米稳产、增产。
优势——让生产生态双丰收
“这段时间持续高温,但经过保护性耕作的玉米地,植株叶片肥厚、郁郁葱葱,与常规种植的玉米相比,每株都增高了20—30厘米,产量肯定高。”吉林省梨树县八里manbetx账号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介绍,合作社共有6900亩旱田,全部采用了玉米宽窄行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与普通田地相比,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地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连续多年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秸秆粉碎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深松作业可有效提高休闲期玉米地块的土壤贮水量,减少水分蒸发,保证玉米播种墒情。吉林省自2006年正式有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以来,经过9年的试验示范、研究改进、推广完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地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已达590万亩。
“要想让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实现效益**大化,必须推广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说。这句话得到了前来参加“2015中国·吉林保护性耕作发展论坛”的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长春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黑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玉米年总产达200亿斤左右,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3。但这种生产水平是靠大量化肥投入维系的,当前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容忽视。”吉林省长春市副市长陈巳说,实施保护性耕作,玉米每公顷保苗增加了1万株,粮食增产2吨。2013年,我们进行玉米产量实测,保护性耕作标准水份下平均亩产达660公斤以上,比全市上年玉米平均产量高出30%,比当年对照田平均高出10%,占玉米10%的播种面积产出占全市玉米总产量15%的粮食。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可节约成本。“保护性耕作因采取机械免耕播种,春、秋不用机械整地,减少manbetx账号 具进地作业次数至少3次以上,仅每公顷免耕播种机械作业就需600多元作业费,据测算可节省机具作业费、人工费达850元/公顷以上,加上增产粮食2000多斤,每公顷地节本增收可达3000元。”陈巳细细地计算着。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主任成洪认为,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理念和农业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非一朝一夕就能让农民认可和接受。对此,为了推进项目推广示范需注意,一是必须选择牵引式重型秸秆全覆盖高端纯免耕播种机作业;二是免耕播种前绝不可出现春季动土整地情况,免耕播种作业时绝不可采取条带灭茬等任何少耕、浅旋等影响耕层紧实度和导致失墒的作业方式;三是春季播种作业时技术人员必须亲临现场,确保技术标准规范不走样;四是必须建立核心示范田、展示牌和技术对比田。
关键——秸秆如何妥善安置
“说起保护性耕作技术,我们不得不谈秸秆还田,二者密不可分。”罗锡文说,“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粮食大丰收背后是秸秆的大丰收,每到收获季节,作物秸秆在地里大量堆积。秸秆焚烧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社会难题。面对政府三令五申,“烧秸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安全”、“秸秆不能烧,谁烧就罚谁”等要求,不少农民的回应是“罚款也得烧,不烧怎么办”、“白天不让烧,晚上偷偷烧”。如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成为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关键结点。“我们在全省26个县(市、区)开展了高标准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补贴试点,补贴资金7000万元,按照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每公顷补贴450元,40厘米以上高留根茬还田固土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每公顷补贴300元,就是让人们逐步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从而减少秸秆焚烧现象。”吉林省manbetx账号 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铁志说道。
秸秆还田是**有效、**直接的方法。“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示范作业补贴、示范推广工作经费。建设了100个manbetx账号 农艺结合示范点,针对秸秆还田开展实验,形成以40厘米左右留高茬免耕播种为核心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果很好。”陈巳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也坦言,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将生产单元分割得过小,不利于大型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致使目前我国秸秆还田量还不到1/3。
也有部分农户反映,高秸秆或秸秆覆盖量过多,可能造成播种机堵塞,秸秆堆积或地表不平,又可能影响播种均匀度。秸秆如何处理,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施肥机需要较大马力的manbetx账号 牵引,目前大中马力拖拉机数量不足,农民的小型拖拉机不愿闲置,都影响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康达manbetx账号 公司工作人员说道。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表示,免耕播种机是目前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为关键的机具,也是直接关系到这项技术能否可持续推广和应用效果的核心机具。因此,在选择免耕播种机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圆盘开沟器、凿型开沟器及驱动型开沟器等,尽量避免播种机器堵塞现象。
如果有些地方秸秆既不能烧,也不方便还田,还可利用生物化技术解决难题,将秸秆变废为宝,成为新能源。陈温福对此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在无法使耕地变多的情况下,杜绝秸秆焚烧的出路之一就是开发生物炭技术,实现秸秆的“炭化还田”。“生物炭还田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他说。
未来——技术与机具齐头并进
近几年,吉林省保护性耕作虽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政策支持、发展速度、技术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到位、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技术模式、技术路线、配套机具,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否顺利推广的三大关键点。”成洪说。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向不同区域扩展,对配套机具的种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不乏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生产企业,但许多机具通用性能差、播种质量不佳、出苗整齐度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免耕播种技术要求,仍然是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瓶颈。在吉林省,尽管有“吉林康达”牌为代表的牵引式重型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机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面对东北玉米带秸秆覆盖量过大、种植行距不足的现状,仍不时会出现堵塞影响作业质量问题,难以彻底满足不同区域农户不同作业模式的要求。正如李洪文所言,针对我国小型机械多,性能优良大型机械少的现实,应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manbetx账号 农艺相互融合,并对关键产品、关键部件重点攻关、突破,这是目前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首要任务。
当前,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正逐步趋于成熟,这将进一步加快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示范。“因此,亟待整合多方力量,借力省级财政manbetx账号 推广专项资金项目,全面开展相应技术模式、技术路线、机具适应性改进等方面的探索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区域代表性较强、技术模式相对集中、栽培方式相对稳定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成洪说,目前,该省已基本形成了有推广、有示范、有储备、有试验、有研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发推进格局,为在不同区域、不同耕作习惯、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支撑。
未来,要加强manbetx账号 与农艺融合,在栽培模式、机具性能、技术与机具集约集成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形成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生产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以manbetx账号 大户和manbetx账号 合作社为实施推进主体,整体连片推进,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模式。
记者观察
向传统耕作方式说NO!
每到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焚烧秸秆影响空气质量”等新闻便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等专家看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雾霾,而且还能降低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是让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的呼声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我们也看到,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必须转变农户精耕细作和传统犁耕等固有思想,实施免耕播种。但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加之推广示范基地数量较少,使得许多农户无法第**时间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其次,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深松整地机、免耕播种机等机具需要较大马力拖拉机带动。但一方面由于分田到户的小规模经营,我国农户手中多数为小型机械,很难适应其耕作要求。另一方面,农户购买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机具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进程。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配套机具通用性差,可选种类少,特别是性能优越的免耕播种机、通用免耕播种机、大型作业机具和农艺技术协调配合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技术推广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认为,各级农业及manbetx账号 相关部门应加大保护性耕作宣传力度,深入田间地头,贴近群众,讲给农户听,做给农户看,广泛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让农户全面了解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向传统农耕方式说“NO”。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联合科研院校、专家学者、manbetx账号 企业等,着眼产品创新,研发通用性强、可靠性高、价格优惠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调动农户购机积极性,进一步加快保护性耕作推广步伐。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质量要求
免耕播种
(一)作业条件
1.春季免耕播种作业前,不得对耕地进行任何形式的灭茬、旋耕、起垄、焚烧秸秆等表土耕作的动土作业,保持化冻后的田间自然状态,以确保耕层结构、土壤墒情不被破坏。
2.免耕播种后,地表秸秆覆盖率不应少于30%,秸秆少,覆盖率过低,不利于土壤保墒和抑制水分蒸发、散失,也难以有效实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风蚀水蚀的目的。
3.高留茬地块作业时应避开上年留茬带,播种作业后须**大限度保留根茬不动,以确保固土、保土效果,并**大限度满足秸秆还田量的**低限度。
(二)作业质量
免耕播种和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玉米和种子的覆土厚度为3cm,种肥应施在种子的斜下方,与种子相对位置均应在5cm以上,底肥应施在相对位置20cm左右。如果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实行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
机械深松
(一)作业条件
1.苗期深松追肥作业时,要求化肥流动性好,不黏连结块,土壤含水量在15%—22%,深松间隔40—80cm。
2.当耕层土壤容重≥1.3g/cm3或耕层底部已经存在较厚犁底层时,应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方式可依据当地条件合理选择间隔深松或全面深松。
(二)作业质量
1.耕深一致。伏季深松深度应在30cm以上;秋季深松深度不低于40cm,特殊土壤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深度。
2.耕幅一致。深松作业要保证耕幅相等,各行间耕幅偏差≤10mm,不伤根、不伤苗。
3.伏秋结合。以打破底层为原则的秋季深松是保护性耕作不可或缺的技术内容,不得以中耕深松取代。可在秋季深松间隔年间,结合伏季中耕追肥进行30cm以上的深松作业。
4.深松作业后要保证地表平整,耕堑笔直,做到深松“垄”到头,地块到边。
5.易干旱地区或旱情加重时段,要采用表土扰动小的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大限度减少表土扰动量土壤水分的散失。
秸秆还田
(一)作业条件
1.种植玉米的品种应统一,以利于机械化收获作业。
2.根据玉米收获机的性能特点,应在55—65cm等行距种植,便于机械作业。
3.种植方式应统一,在同一地块,平作垄作不交叉,以提高作业质量。
4.玉米籽粒含水率小于30%、茎秆含水率70%、植株倒伏率小于5%、**低结穗高度大于60cm、果穗下垂率小于15%。
5.收获地块不得有树桩、水沟、石块等障碍物,土壤含水率应适中,并对机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地面坡度不大于8°。
(二)作业质量
1.玉米秸秆粉碎合格长度不大于100mm。
2.玉米秸秆含水率为20%—25%,粉碎合格率≥90%。
3.玉米留茬平均高度≤80mm,抛撒不均匀率≤20%。
4.秸秆粉碎后应达到抛撒均匀,不得有堆积和条状堆积,不得漏切。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