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x账号
logo

专家研制出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新技术

吴佩 2015年06月24日

我国专家研制出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新技术——看麦秸如何科学还田

图为6月11日,科研人员正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示范基地里,试验操作麦茬夏大豆机械化免耕覆秸精播一体机。

  时值“三夏”,农民都忙着抢收小麦,而丰收后的小麦秸秆到底该如何回收,依然成为农民发愁的问题。

  然而,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负责人李清武和他的社员们今年却显得格外轻松:“我们地里的麦子都收得差不多了,再过一周就能播种大豆。麦秸回收,在我们这,一点都不成问题。”

  李清武的这份轻松并不是没有来由。今年,联合体的1200亩地参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示范,伴随着我国农业专家在黄淮海麦茬夏大豆机械化免耕覆秸技术上的突破,长期困扰他们的麦秸回收处理难题也将彻底得到解决。

  麦秸处理方式多样  却各有利弊

  “秸秆还田,利国利民”、“秸秆禁烧,违者罚款两千,拘留15天”。6月11日,当记者驱车行驶在宿州市的乡村田野,横挂在道路两边的一幅幅红色标语随处可见。

  “现在,国家明令禁止焚烧秸秆,但我们农民在收完小麦之后,又赶着种下一季作物。不让烧了,真不知道该咋处理。”宿州市农委工作人员蔡健告诉记者,秸秆禁烧并不受当地农民欢迎。为了防止农民焚烧秸秆,当地的乡村干部不间歇地在村里蹲点监督,效果并不理想。

  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成分。实践证明,利用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秸秆好处那么多,农民为什么不愿意还田?宁愿一烧了之?

  “一方面是要赶农时,烧掉**快**省事;另一方面则是回收还田的技术还不够简便和成熟。”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吴存祥告诉记者,目前,对于小麦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用工成本高;二是机械打捆,但需要安全堆放的空间;三是秸秆焚烧,它能消灭一定的土壤病害,但严重污染环境;四是粉碎还田,但对机械要求高,需要大马力机械旋耕机将秸秆粉碎,如果粉碎得不够干净,依然需要人工捡拾。

  “并不是所有秸秆都适合直接还田,而且秸秆直接还田的环节多、也会造成病害。关键还是要科学,既要看方式,又要看作物。”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韩天富补充说,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麦收后农民多种大豆,如果将麦秸粉碎旋入土壤,不仅会影响大豆的播种质量,而且还容易出现跑墒、秸秆腐解与大豆争氮、病害加重等问题。

  科学利用一个“盖”字上做文章

  早在2007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就开始思考麦秸回收的问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对比研究,找到了秸秆还田的科学方式,**终决定在‘盖’字上做文章。”据韩天富介绍,经过8年的努力,专家们提出了麦茬夏大豆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模式,成功研制出样机,形成了manbetx账号 、农艺、配套品种有机结合、高度轻简化的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体系。

  6月11日,记者在李清武的示范地里看到,一台拖拉机牵引着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快速地在收割过的麦地里前行。机械一边向前,一边将30厘米高的麦茬连根拔起,全部秸秆和部分麦茬横向向左拔出。机械驶过后,地里留下几道笔直的播种带。当机械折返播种下一行时,之前被拔起的麦茬已经被粉碎并均匀地覆盖在刚才的播种带上了。

  “你可能不知道,机器只是这样去了一趟,就已经完成了侧向清理秸秆、侧深施肥、精密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多个作业环节。”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陈海涛对记者说,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主要解决麦茬秸秆处理难和大豆播种效益差的问题。而依靠这套机械,这两个问题都能顺利解决。

  在陈海涛的指引下,记者扒开覆盖着麦秸的土块,往下深挖8厘米处,便见到了大豆的种子,每颗种子间距相同,大约在8~10厘米左右。“麦秸被粉碎后直接盖在地里,对于大豆来说,是当季的棉被,可以节水保墒;而对于大豆的下一季作物小麦来说,麦秸已经被腐熟,完全可以当下季的肥料。这就充分发挥了麦秸的作用,实现了科学还田。而机械精量化点播,也利于大豆出苗早,苗壮苗齐。”陈海涛解释说。

  “小麦机收后留茬高,秸秆抛撒在田间,严重影响大豆的播种质量。而现在,只是用一台机械,我们农民可以完全不费力,不仅能回收好麦秸,还能种好大豆,实在是太方便了。”在示范地里参观机械作业的宿州市农科院汪丙银由衷地感慨道。

  大豆亩均增产20公斤技术推广意义重大

  濉溪县农民纪永民去年就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新的技术模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这项技术帮我解决了苗和工的问题,而且,大豆种下去之后,基本不用再去管理。去年,我每亩大豆增产了40公斤,还省下了7~10个工。苗早、苗齐、苗匀、苗壮,后期也不用均苗、间苗了。”

  从2012年起,此项技术被农业部推介为主推技术,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夏大豆主产区进行全面示范、推广。经测算,麦秸覆盖在地上,不但节省了每亩地农药化肥使用量,而且还增加了大豆的产量,亩均增产15~20公斤,增效70~140元。2013年,在中国农科院新乡试验基地,采用这一新技术种植的大豆品种XA12938,更是创下了311.2公斤的纪录。

  “这项技术体系是基于秸秆还田的土壤培肥制度和高度轻简化的节本生产体系,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蔡健向记者感慨,“专家们用新的技术帮助我们解决了基层秸秆禁烧和秸秆利用的难题。我想,一旦我们将这项技术大规模大范围地推广开来,秸秆焚烧肯定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这项技术究竟好不好推广?播种机的成本到底高不高?“我们的这项技术应用起来很容易,只要对一般的播种机稍加改造,根据作物特点和播种要求进行调整,就能完成。现在,这套技术不仅可以在大豆上用,也可以在花生、玉米上使用。”吴存祥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有民营企业生产出了这样的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价格在1万元左右,而农民购买的话,享受完manbetx账号 补贴,只要花几千元钱。

  “秸秆还田对农民来说是大事。要实现麦秸的科学还田和利用,我们的技术必须给力。”韩天富说,未来,科研人员还将在技术的优化利用上继续进行科研攻关。

  记者感言

  秸秆回收需要这样的新技术

  秸秆年年收,农民年年愁,症结正在于农民没有好的办法将其合理利用,只能一烧了之,污染环境。然而,即便是秸秆还田,由于方法不够科学,新的病害问题同样使农民束手无策。在秸秆利用上,农民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技术。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研发的农艺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显然帮助农民有效解决了秸秆利用的难题。只要机械一趟进地,就能完成多个环节。既实现秸秆高效利用,还实现大豆精准点播。省肥省水,省时省工,还能促进下季作物的增产增效。技术轻简,一举多得。

  一项好的技术,不仅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更能产生多层效益。从这点上来看,秸秆还田新技术十分契合我们当下农业发展的需要,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而它的问世,也同样为困扰各地政府的秸秆禁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2366034118
    发布于2016-08-11 10:11
    该机多少钱
  • 龚康福
    发布于2016-07-22 08:36
    这项技术可广泛推广,我们是河南的,manbetx账号 合作社,生产厂家?QQ593823224  --来自manbetx账号 手机版
  • 王先生
    发布于2016-07-21 14:49
    好东西,怎么联系,哪里经销∞  --来自manbetx账号 手机版
  • 游客
    发布于2016-07-20 09:19
    该机器的生产厂家是哪里?电话是多少?我的联系方式15668130791  --来自manbetx账号 手机版
  • 鸿浩远眺
    发布于2016-07-18 15:16
    该机哪个公司生产?销售电话多少?  --来自manbetx账号 手机版
  • 发布于2016-03-05 21:34
    该机销售电话,我QQ549020092  --来自manbetx账号 手机版
  • 发布于2016-03-05 21:33
    该机的销售电话是多少  --来自manbetx账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