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棉花生育时期包含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等五个生育时期。
随着 9 月份的即将到来,我国棉花已进入吐絮期,而此时通过农业无人机给棉花喷洒脱叶剂、乙烯利能达到棉花提前脱叶的目的。
本文将从棉花脱叶剂作业条件、气象条件、作业参数、药剂等方面展开,介绍棉花脱叶剂的前提条件、适当时机,以及农业无人机操作规范。
棉花脱叶剂作业是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速叶片的老化脱落,从而使得机械采收更为方便,同时还能降低棉花的含杂率继而提升棉花品质。
脱叶剂作业会加速棉花的成熟进程,所以在棉花脱叶剂作业前应确保有效棉铃达到基本生理性成熟,营养生长进入停止,棉株进入自然衰老期才可进行作业。
棉桃的成熟情况会直接影响脱叶剂作业效果,一般要求棉花吐絮率 40% 以上开始作业,50% 吐絮率作业效果更佳。可通过两个方法辨别棉桃是否成熟可作业:
1、观察棉桃上的红色斑点,红色斑点越多且颜色越深说明成熟度越高;
2、切开棉桃,观察棉桃种皮横切面的颜色和棉籽的硬度,横切面为白色且棉籽较软说明尚未达到作业要求,横切面为棕褐色且棉籽坚硬则说明已经达到作业条件,切勿在成熟程度不足的情况下直接作业,会降低实际脱叶效果。
棉花脱叶剂作业效果与施药时的气象条件、棉花成熟度、棉花种植密度息息相关,作业前应对棉花种植密度、品种,作业时天气预报提早进行关注,以确保脱叶剂作业效果。
棉花种植密度、品种
棉花种植密度与种植品种、田间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棉花品种直接影响着棉株的高低和叶片的稠密(例如陆地棉相对绒棉高一些),棉花到一定生长期后,一般都会通过喷施缩节胺类药剂实现化学防控以免棉株过高减产。 所以在脱叶剂作业前一定要去实地勘察,根据植株高矮、叶片稠密等确定脱叶剂剂量与作业参数。
作业时温度
当温度过低时会大大降低脱叶效果,所以一般要求作业结束 3~5 天内最低气温高于 14℃(部分药剂要求更高),作业后一周平均气温高于 18℃。要注意的是,作业后 6 小时内遇大雨或者 2 天以内遇到极端的低温,则需要重新作业,以保障作业效果。
作业时风速较快会造成雾滴的穿透性下降并增加飘移,脱叶剂属于触杀性药剂,需要雾滴更好地包裹作物。风速较快会造成药液飘移较远,对下风向作物有飘移药害风险,所以建议在 2 级风以内作业。
棉花脱叶剂药剂选择与配制
目前最常见的脱叶剂成分包括噻苯隆与敌草隆复配剂、助剂、乙烯利,此外还有除草剂类型的脱叶剂,但除草剂会大大加速棉株死亡,故使用比例相对较少。
棉花脱叶剂第一次药剂可参考使用:540 克/升噻苯隆·敌草隆 SC 12.5 毫升/亩+专用助剂 12.5 毫升/亩+乙烯利 50-100 毫升/亩。
棉花脱叶剂第二次药可参考使用:540 克/升噻苯隆·敌草隆SC 12.5 毫升/亩+专用助剂 12.5 毫升/亩+乙烯利 50-100 毫升/亩。
两次施药间隔通常建议在 7 天左右。由于棉花脱叶剂中通常含有除草剂成分,若高温不减量会出现焦枝挂叶现象,低温不加量脱叶效果较差,在药剂配制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厂家推荐亩用量。
对于每亩 10000 株以上棉田,禁止通过加大药量的方式实现一次脱落作业,都应分成两次作业,因为药量过多将加速棉株老化,减少棉铃单株重量,从而造成棉花总体减产。
在药剂配制时应严格遵守二次稀释法,即先将计算好的药剂分别用部分水进行稀释,在母液桶配制成母液。然后在配药大桶里倒入一半的水,按顺序将(脱叶剂、助剂、乙烯利)母液倒入并搅拌均匀,最后往大桶里面倒入足量清水,再次搅拌均匀。
另外,因噻苯隆属于弱碱性药剂,乙烯利属于酸性药剂,酸和碱混配易发生中和反应,因此需要在配药后 2 小时内喷施完毕,避免农药发生反应。
农业无人机脱叶剂作业参数
棉花脱叶剂作业受气象条件、田间管理、作业时间节点、药剂、喷洒参数等综合影响,在施药 7 天后上层棉叶开始脱落,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施药。当棉花叶冠层较大、较密或植株较高时,可适当调整作业参数以保证脱叶剂作业效果。
作业前其他物资准备
作业前需提前备好身份证、农用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实名认证二维码,作业人员可提前根据指引进行相关登记和申请。
另外,进入 9 月份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需随身携带长袖外套,以便夜间御寒保暖。同时由于西北地区紫外线辐射强烈,作业前准备防晒霜、太阳镜、帽子保护好皮肤和眼睛。
随着农业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棉花脱叶剂等传统作业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农业无人机不仅克服了地形的限制,还能大大提高田间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飞手,共同遵守作业规范,提高作业质量,守护行业生态,一起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